長期低利率環境下,保險公司是否要調整使用多年的5.5%左右的較高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被越來越多地提及。此前多年,保險公司使用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使其內含價值也被認為虛高,尤其是在2016年相當時間內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不足3%的情況下,而目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回升到3%以上,對險企內含價值等的可信度產生正面作用。野村中國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稱,預計上市險企將在2016年年報中下調投資回報率假設,并預計投資回報假設會調低50個bp,進而影響到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等基于未來經驗的假設、以精算方法估算的保險公司的經濟價值。而某上市險企總精算師則對《證券日報》記者稱,確定投資回報率和風險貼現率假設是否合理存在相當的復雜性,不能簡單地從數值上就得出假設偏高或不合理的結論。長期回報率假設5.5%多年未變據記者了解,A股市場傳統四大險企在測算內含價值時,截至新數據可得的2016年中期,已多年使用5.5%左右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數據,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達5.5%,中國太保的這一假設數值為5.2%,新華保險不同賬戶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從5.2%到7.9%不等。2016年中期報告中,各險企均表示,時點的內含價值評估的主要假設與2015年年末評估使用的假設保持一致。而在2015年12月31日,中國人壽投資回報率假設為近年度從5.1%開始,以后每年增加0.1%至5.5%后保持不變。中國平安對非投資連結型壽險資金的未來年度每年投資回報率為自4.75%起,以后每年增加0.25%,至5.5%并保持不變。而投資連結型資金的未來投資回報在上述假設的基礎上適當上調。中國太保長期險業務的未來投資收益率假設為2016年5.2%,以后年度保持在5.2%水平不變。新華保險對不同賬戶有不同的投資回報假設:傳統非分紅賬戶2016年5%,以后每年增加0.1%至5.2%不變;分紅賬戶2016年5%,2017年5.1%,2018年5.3%,2019年及以后5.5%;萬能賬戶2016年5%,2017年5.2%,2018年5.5%,2019年及以后5.6%;投連賬戶2016年、2017年為7.6%,2018年7.8%,2019年及以后7.9%。這些投資回報率假設是險企基于資本市場狀況、公司當前和預期的資產分配及主要資產類型的投資回報而厘定的。或下調50個bp盡管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處于低息環境中,但上市險企仍在使用5.5%左右的長期投資回報率假設來計算內含價值,這也使得其內含價值的可信度受到市場一定的質疑。不過,2016年年報中這一情況或有改變。內含價值是基于一組關于未來經驗的假設,以精算方法估算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濟價值。一年新業務價值則代表了基于一組關于未來經驗的假設,在評估日前一年里售出的新業務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截至2016年6月底,中國人壽內含價值5837.56億元,較2015年年底增長4.2%;中國平安集團內含價值6145.37億元,較2015年年底增長11.2%;中國太保集團內含價值2153.55億元,較2015年年底增長4.7%;新華保險內含價值1096.84億元,較2015年年底增長6.2%。中金公司在2016年11月份發布的研報《2017年展望:回歸壽險》中稱,包括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在內的幾家上市保險企業均在2016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16年年底會認真對精算假設進行仔細的評估,此舉可能會導致投資收益率和風險貼現率假設雙雙下調。野村中國保險與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研究主管唐圣波近日對《證券日報》記者稱,預計2016年上市險企計算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時使用的投資回報率假設會調低50個bp。而對于風險貼現率假設,新華保險采用的是11.5%,其余3家險企采用的11%。這一假設也被用于計算壽險的有效業務價值和一年新業務價值。中金公司認為,如果假設終調整至合適水平,例如友邦中國使用的組合(投資回報率和風險折現率假設分別為4.5%和9.5%左右),那么終公布的內含價值和新業務價值的可信度都會有所上升。另有分析人士認為,保險公司不調整投資回報率假設也存在可能,但投資者在看險企內含價值時會自行做出調整。某上市險企總精算師則對《證券日報》記者說,去年壽險行業內對于是否要調整投資回報率假設、風險貼現率假設等話題的討論明顯增多,而確定投資回報率和風險貼現率假設的復雜性在于,不能簡單地從數值上就得出投資回報率假設和風險貼現率假設偏高或不合理的結論,事實上,通過這兩個指標的聯動可以實現對一家險企業務價值評估的平衡。他舉例稱,簡單地講,如果認為投資回報率假設過高,面臨的投資風險較大,那么設定較高的風險貼現率,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資回報率假設較高下對內含價值的測算結果,解決投資回報率假設較高帶來的問題;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