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保險業交出了上半年成績單。在費改、人身險等多項新規影響下,上半年保險業保費結構繼續調整、保費增速有所放緩。然而,在A股市場回暖的拉動下,保險資金投資收益增長超過20%,保險行業預計利潤總額超千億元。保險業務結構調整加快為充分發揮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作用,保險業不僅突出風險防控,還強調強監管、治亂象和補短板。保險業務結構調整勢在必行。在昨日召開的上半年保險業市場運行情況發布會上,保監會統計信息部副主任王蔚表示,堅持“保險姓保”,保險業務保持較快增長、業務結構也加快調整。從人身險業務來看,伴隨著中短存續期產品新規等持續發力,萬能險產品再度“退燒”,保險保障功能持續加強。數據顯示,上半年,具有長期穩健風險管理和保障功能的普通壽險業務規模保費占比達52.91%,較去年底上升16.71個百分點。相比而言,萬能險保費的占比降至17.4%,相較去年底下降近20個百分點。結構調整不僅體現在產品結構上,從新單業務結構來看,保險機構轉型決心加大。王蔚表示,上半年,期繳原保險保費收入占比為33.11%,同比上升6.47個百分點。其中,3至5年期和10年期及以上期繳份額上升比較明顯,分別占新單業務的12.12%和15.74%,占比分別上升2.58個和2.11個百分點。此外,從財產險業務來看,隨著宏觀經濟企穩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不少財險公司開始將目光轉向非車險業務。上半年,非車險業務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81.53億元,同比增長25.35%,業務占比多年來首次突破三成,達31.87%。相比而言,車險業務增速放緩,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594.33億元,同比增長9.23%。投資回暖股票收益向好在上半年資本市場回暖影響下,險資投資收益持續向好。保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公司資金運用實現收益3717.34億元,同比增加772.53億元,增長26.23%。其中,債券收益989.22億元,同比增長6.27%;長期股權投資收益595.51億元,同比增長9.32%。對此,保監會統計信息部副處長段海洲解釋,上半年資金運用收益率2.62%,平穩增長,股票投資收益較高是主要因素之一。上半年,A股藍籌股走勢較好,保險業在股票方面主要投向藍籌股,取得了較高收益。段海洲還透露,上半年資金配置較年初總體占比保持穩定。固定收益類資金占比有所下降,股票占比有所上升,另類投資這些年呈現上升趨勢。上半年,行業預計利潤總額1167.75億元,同比增長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