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療保險的補充,“物美價廉”的惠民保類保障項目正在快速落地,多地開花。不過,惠民保項目的風險管控、可持續發展、保障作用等還有待觀察。
《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多家險企相關項目負責人,以期了解當前惠民保的真實發展狀況,探索這一項目走得更遠的方式。
“惠民保”還在不斷傳來“捷報”。
9月26日,“益陽民生健康保障公益”項目暨“益惠保”項目發布會在湖南益陽舉行,此類“惠民保”項目旨在解決當地重大疾病患者的高額住院醫療費用報銷難題,構建地區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至此,惠民保項目已累計落地超過40個地區。
從參與承保的保險公司來看,已經有超過20家公司入局,產險、壽險、健康險、養老險公司全面開花。
保險公司為何爭相入局?投保門檻低、核保寬松,保險公司該如何做好風險管控?保險公司又該如何保證項目的可持續性,真正讓千萬老百姓受惠?近日,平安健康險公司醫保創新事業部總經理崔少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給出了她的思考。
惠民保1.0到3.0
《國際金融報》:目前平安健康險承辦了哪些惠民保類項目,參保、理賠情況如何?
崔少婷: 2019年6月,國務院在《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實施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的中長期行動,健全全社會落實預防為主的制度體系,持之以恒加以推進,努力使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質量。平安健康保險積極落實,以“惠民”為宗旨,創新“城市級”惠民健康解決方案,以“城市定制、商保承保”的方式,為城市醫保參保人提供可自愿選擇的補充醫療保險,不限年齡,全員可參保,繳費統一,在醫保報銷的基礎上進一步減輕了老百姓的醫療負擔,增加了風險抵抗能力和生活幸福指數。
截至2020年9月,公司的“惠民保類”直保項目8個,包括杭州、廣州、南京、深圳、上海、江蘇和蘇州,再保項目6個 ,包括寧波、蕪湖、德陽、臺州和佛山,影響人群涉及城市基本醫保參保人、困難家庭兒童、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社區工作者等,累計惠及上百萬人。
“惠民保”模式的成功落地,也標志平安健康保險“城市級”惠民健康解決方案已經得到全國主要城市及市民的高度認可,為下一步繼續深化“一城一策”、“一城一險”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公司承保的惠民保項目運營情況比較穩定,南京惠民保參保人數39.4萬,廣州惠民保67萬,杭州市民保75.2萬,投保平均年齡相比線下偏年輕,但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老年人,包括百歲老人,這與該城市整體的人群年齡結構密切相關,也涉及到政府支持、營銷宣傳等多因素影響。
《國際金融報》:如何體現“一城一策”、“一城一險”特色?
崔少婷:從2019年3月的南京“惠民健康保”項目,到今年1月的廣州惠民保項目,再到7月的杭州市民保,算是我們公司惠民保項目的1.0版本、2.0版本和3.0版本,也是基于各個城市實際情況進行的定制化產品。
比如,針對南京項目,我們首先嘗試社保目錄內個人自付超過2萬元,可申請理賠,對醫保做一個補充保障。針對廣州項目,我們研究發現,當地地中海貧血的發病率較高,所以把一些罕見病用藥責任加入進去了。
針對杭州項目,我們則放開了醫保目錄,保障責任更廣,為參保人提供親友特定藥品福利、國內預約購藥及配送等八項服務。
再比如我們作為再保參與的寧波項目,我們做了本土化的健康增值服務,比如藥品配送,考慮的是寧波的外賣網絡較發達。
其實每一個項目都有所升級、創新,每一個產品背后都是經過深入研究,而不是模仿、跟風。我們考慮的是,政府對品牌的高要求,對惠民效應的高重視,以及對合規的高標準。
確保項目可持續
《國際金融報》:投保門檻低、核保寬松,是否會對公司核賠端帶來很大挑戰,該如何做好管控?
崔少婷: 惠民保項目是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基于對醫保數據的精準分析和定價,包括對高年齡段、既往癥等風險的評估,通過營銷宣傳推動來實現互聯網獲客。無業務員推動銷售的環節,消減傭金成本,為賠付預留更多空間,產品設計方面簡單,門檻低、核保寬松,核賠端也作了很多簡化,包括既往癥限制少、理賠核算簡便等。
確實,我們很難判斷誰是帶病體、非標體,但不代表我們就沒有做風險控制。 舉個例子,我們在產品責任里明確列出10種既往癥為除外責任,一旦有勾選這個選項的客戶,我們會默認他為高風險人群,但是我們不能直接拒保,而是主動電話呼入,把健康告知條件再重復一遍,并告知因這些疾病產生的醫療費用,我們將不予理賠。
《國際金融報》:目前惠民保項目仍以虧損為主,保險公司如何保證項目的持續性?
崔少婷: 城市惠民保產品作為1年期產品,針對賠付情況,險企方具有每年調價的權利。但是我們也會綜合市場對于價格調整的輿情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盈虧范圍之內,確保項目可持續進行。
那么,如何衡量可持續性?
一是產品的續保方案以及續保的數量,這是第一個持續,即項目本身的持續。
二是整體投保人群的持續,比如續保的人群素質是否有維持或者提升,是否有新增人群。
三是通過二次營銷轉化成更高層次商業險的持續,畢竟惠民保產品屬于基本醫保的補充,保險責任更下沉,且有很高的免賠額,如果能夠觸達更高層次的商業險,當然是理想的。
而二次轉化實際考驗的是各家公司后續的內容營銷,或者說它的整合信息、整合資源的能力。
《國際金融報》:目前惠民保項目二次轉化情況如何?
崔少婷:實話說,轉化率很好,保險公司和三方平臺也清楚看到,這是一個新的流量入口,所以爭相加入到城市惠民保項目中來。
流量可以變現于整體產品的升級轉化,還可以變現于各種健康場景的轉化,能否轉化則要看項目方有沒有經驗和能力做大。但目前很多公司一股腦都進來,只看到轉化率很好,卻低估了項目的運營能力,以及項目的銷量風險。
沒有銷量,項目就沒法持續,也沒了口碑,反而傷害了這個市場、傷害了真正需要保障的消費者,這也是我們特別擔心的。
機構和平臺如果一定要進場,就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比如:有沒有在一天之內接幾萬通電話的能力,有沒有在線語音機器人、在線語聊庫,有沒有投訴監控系統,有沒有對疾病的風險控制能力,這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有了這個底氣,才敢去做續保,才能夠持續性運營。
作為惠民保項目的首創方,我們還是非常希望這個項目能夠健康地運營下去。
科技賦能
《國際金融報》:目前來看,參與惠民保類項目的保險公司以大型財險、養老和地方性險企為主,相比其他承辦機構,平安健康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在哪里?
崔少婷:平安健康險自2005年成立以來,以“成為您身邊的健康管家”為初心,積極投身健康保險事業。依托平安集團世界500強金融保險集團的綜合實力,平安健康險充分汲取南非Discovery健康保險公司的成功經驗,持續深耕“大醫療健康”領域,確立了“保險保障+就醫服務+健康管理”的經營理念,助力提升國民健康素養。
2019年,平安將“金融+科技”更加清晰地定義為核心主業 ,確保金融主業穩健增長的基礎上,緊密圍繞主業轉型升級需求,持續加大科技投入,不斷增強“金融+生態”賦能的水平與成效,在運用科技助力金融業務提升服務效率、提升風控水平、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將創新科技深度應用于構建“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優化綜合金融獲客渠道與質效。
平安健康險積極響應集團號召,深耕細作,用科技賦能醫保項目系統運營。舉個例子,7月31日正式收官的“杭州市民保”項目,累計參保人數突破75.2萬人,累計解答客戶咨詢近10萬人次;在客服通道方面,我們提供了機器人客服、在線人工客服及95511-7電話客服等多種方式;在客訴方面,項目客服平穩運行,無監管投訴;在客戶咨詢承接方面,我們累計承接咨詢量突破8萬人次,占總量的84.3%,遠高于合作方承接的咨詢量。
作為城市級惠民保項目的首次嘗試,引入的機器人客服成為咨詢承接的主力,承接咨詢量占比高達73%。
當然也和公司的創新基因、互聯網基因分不開。我們公司的科技團隊有上千人,占比已超過70%,即便是在整個平安集團里面,我們的科技互聯網化程度也是比較高的。
《國際金融報》:在選擇第三方合作平臺時,公司有何硬指標?
崔少婷:我們在甄選第三方合作平臺的時候,有三大定位:賦能者、連接者和開放平臺。
賦能者,是賦予我們精準洞悉用戶需求的能力;連接者,是為我們提供強大的大醫療健康資源;開放平臺,是觸達更多商業價值,終更廣泛、更深入、更人性化地共同服務社會大眾。
合作平臺應使價值導向的精準醫療惠及每一個人,利用醫療人工智能,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打通信息壁壘,幫助我們充分挖掘醫療智能化政用和民用價值,踐行健康中國戰略。開拓道路雖遠必達,醫保業務雖難必勝,合作共贏,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產出真正普惠于民的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