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險資財務性股權投資再松綁 取消行業限制 推出負面清單
11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關于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取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旨在通過“負面清單+正面引導”機制,提升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升社會直接融資比重。與此同時,《通知》也著力壓實保險機構管理責任,明確不得進行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損害保險機構利益的行為,并禁止保險資金投資直接從事地產開發建設包括開發或銷售商業住宅等十種情形。
對此,市場分析人士向《投資快報》記者表示,2020年6月底,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20.1萬億,隨著投資比例的提高,對股權投資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巨大,投資者不應忽視。同時“負面清單”及“正面引導”的具體出爐,也相當于給了普通投資者“選股”的特別方向和重要規避參考。另外,保險資金“松綁”或許對于金融等周期股是利好,同時對市場會有提振;低估值品種的周期類或許也是潛在對象,值得關注。
敲黑板!
險資入市取消行業限制
推出負面清單+正面引導
整體來看,《通知》內容共十條,核心內容就是取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建立“負面清單+正面引導”機制。
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明確財務性股權投資的概念,保險機構及其關聯方對所投資企業不構成控制或共同控制的,即為財務性股權投資。
二是取消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限于保險類企業、非保險類金融企業和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醫療等特定企業要求,允許保險機構自主選擇投資行業范圍,擴大保險資金股權投資選擇面。
三是建立財務性股權投資負面清單,禁止保險資金投資存在十類情形的企業,同時鼓勵保險資金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
四是明確資金性質要求,允許保險機構運用自有資金和責任準備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
五是加強風險控制,要求保險機構承擔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的主體責任,完善股權投資管理制度,加強股權投資管理能力建設,審慎開展投資運作,不得利用股權投資開展內幕交易或利益輸送。
六是強化監督管理,規定保險機構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應當履行有關報告義務,違反規定開展投資的,中國銀保監會將依法采取監管措施或給予相應行政處罰。
十種禁止投資標的企業情形
《通知》給保險資金直接股權投資劃定負面清單,明確保險資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所投資的標的企業不得存在以下十種情形:
(一)不具有穩定現金流回報預期和確定的分紅制度,或者不具有市場、技術、資源、競爭優勢和資產增值價值;
(二)近三年發生重大違約事件;
(三)面臨或出現核心管理及業務人員大量流失、目標市場或者核心業務競爭力喪失等重大不利變化;
(四)控股股東或高級管理人員近三年受到行政或監管機構重大處罰,或者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五)涉及巨額民事賠償、重大法律糾紛,或者股權權屬存在嚴重法律瑕疵或重大風險隱患,可能導致權屬爭議、權限落空或受損;
(六)與保險機構聘請的投資咨詢、法律服務、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等專業服務機構存在關聯關系;
(七)所屬行業或領域不符合宏觀政策導向及宏觀政策調控方向,或者被列為產業政策禁止準入、限制投資類名單,或者對保險機構構成潛在聲譽風險;
(八)高污染、高耗能、未達到國家節能和環保標準、產能過剩、技術附加值較低;
(九)直接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包括開發或者銷售商業住宅;
(十)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同時《通知》規定,保險資金投資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項目,可不受本條第(一)(二)項的限制。
險資運用余額已超20萬億
股票和證券投資規模2.8萬億
數據顯示,2020年6月底,我國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20.1萬億,資產增速從2018年起持續回升,目前同比增速達15.9%,從占比看,在大資管行業中,保險資管占比有顯著上升,2015-2019年的占比由11.2%升至16.6%。
任澤平在研報中稱,銀行存款、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約為50%,為保險資金第一大投向,以另類投資為代表的其他投資占比保持高位,目前是僅次于固收類的第二大配置方向。
1)銀行存款,規模保持穩定,占比逐年下降。2019年末銀行存款規模為2.7萬億,占比為13.4%。
2)債券投資,為保險資金主要配置資產,規模持續提升,占比穩中略降。2019年末,債券投資規模為7.1萬億,占比為34.9%。
3)股票和證券投資,規模略有增長,占比穩定。股票和基金期限相對較短,配置比例易跟隨市場行情小幅波動,2015年的行情帶動其占比高達15.2%,近年來配置占比均在10%以上。2019年末,股票和證券投資規模為2.8萬億,占比為13.7%。
4)以另類投資為代表的其它投資:以非標資產為主,天然匹配保險資金的長期負債屬性,規模、占比保持高位,是僅次于固收類資產的第二大投資方向。2012年監管放開以來,占比迅速提升,2016年伴隨監管趨嚴、非標項目共計減少,占比逐步穩定。2019年末,其他投資規模為7.7萬億,占比為38.0%。
分析稱或提振市場信心
可關注低估值周期品種
巨豐投顧對記者表示,監管層取消保險資金財務性股權投資的行業限制,允許保險機構自主選擇投資行業范圍,保險機構除了運用自有資金外,還可以運用責任準備金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保險資金“松綁”或許對于金融等周期股是利好,同時對市場會有提振。另外,此前保險公司權益投資比例30%的“天花板”已經被監管層打破,也意味著監管層對于險資“松綁”步伐在加快。
如此,投資比例放開、投資范圍擴大,險資流入市場的規模或將加大。而險資一般偏好銀行等穩健標的,目前低估值品種的周期類或許也是潛在對象,值得關注。當然,險資總體比較為穩健,權益類投資的比例可能不會立刻擴大,但至少這個消息對于相關板塊以及市場仍是積極的提振,至少也給市場帶來一定的支撐。
因此,盡管指數仍處于下半年以來的整理趨勢中,但目前經濟支撐較強,央行再次“放水”下流動性合理充裕也是提振不斷,市場總體向好趨勢的邏輯并未改變。沒有明顯的利空之下,短期的干擾和擔憂引發的整理,都是逢低低吸的好時機。
當前,市場整體向好,板塊也在快速輪動,賺錢效應逐步增強,投資者熱情也在回升,建議投資者堅守均衡配置,在近期整理過程中,堅守住底倉,同時耐心等待新的低吸機會以及做好新的調倉換股的準備。而具體的機會以及標的上,可跟蹤和關注以下幾點:1、標配低估值的周期股,大金融為首;2、跟蹤景氣度比較好的行業,比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3、內需消費中的相關品種,家電以及家居等;4、科技板塊的反彈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