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健康保障需求一直在快速上升,2011年到2019年,我國商業健康險原保費收入從692億元快速增長到706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4%。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健康險原保費收入為6666億元,同比增速17.42%,位居所有大類險種保費增速之首。
繼低保費、低門檻、高保額……百萬醫療險后,“網紅”級保險“惠民保”出現,據相關統計,當前全國多個城市已共計推出68款惠民保產品,覆蓋2000萬人群。有人預計,未來3-5年,將有超過100個城市、超過1億人參保惠民保項目。
相較“相互寶”和百萬醫療險,惠民保更具天時地利人和。一是惠民保有效銜接當地基本醫療保險,聚焦居民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有利于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緩解老百姓醫療負擔;二是門檻低價格低,民眾投保積極性高;三是惠民保覆蓋面廣,有利于保險公司數據積累、提升精準定價能力和打通醫療險運營鏈條。目前落地的城市惠民保項目中,主要有政府主導型、政府指導型以及商業經營型三種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惠民保是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一個補充?;菝癖r格低廉,主要保障醫保目錄內醫療費用支出和部分特藥費用,一般設置了1-2萬的免賠額,進口藥、昂貴藥、社保目錄范圍外的藥絕大部分不能報銷。如果需要更加完善的保險保障,仍需配置商業健康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