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股市的“跌宕起伏”,也影響了與其唇齒相依的投連險。來自華寶證券的新統計數據顯示,當年12月,投連險賬戶單平均收益-2.23%。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2016年間,投連險賬戶收益第三度由盈轉虧。事實上,在經歷了監管風暴后,理財保險市場正在逐漸走出不規范的“陰霾”。而中短存續期產品整改潮后,2017年,非壽險領域的風險被認為將成監管關注的重點。去年12月平均收益-2.23%華寶證券新發布的《中國投連險分類排名》顯示,2016年12月,投連險賬戶單月平均收益-2.23%。從具體賬戶層面看,12月份,排名體系內的204個賬戶大部分取得負收益。收益率名列前列賬戶包括:同方全球穩健型(0.74%)、弘康價值精選型(0.52%)、弘康平穩增利型(0.50%)、弘康增利180(0.50%)、光明財富穩定收益(0.47%)。“通過將激進型投連險月度平均收益率做等權重加權制作出激進型投連險指數,并將其與滬深300指數做對比,12月份激進型投連險指數收益-3.95%,滬深300指數收益率為-6.44%,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激進型投連險指數收于15.75點,調整后的可比滬深300指數收于60.93點。”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指出。從各類賬戶來看,除激進型投連險賬戶外,指數型投連險賬戶虧損情況亦相對較大,12月平均收益為-4.69%,貨幣性投連險賬戶則是當月唯一保持正收益的類型,平均收益為0.05%。整體來看,《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12月,激進型、混合激進型、增強債券型、指數型、全債型賬戶均跑贏對應的可比公募基金指數,此外,混合保守型與貨幣型則略有差距。收益走勢波幅較大值得關注的是,12月也是2016年間投連險賬戶收益第三度由盈轉虧。根據華寶證券1-12月投連險報告,2016年1月,投連險平均收益率經歷了“-10.72%”的大幅虧損,隨后開啟上升通道,經歷了2月的“-0.23%”后,于3月取得當年的高收益率,達到5.05%。然而,好景不長,隨后的4月、5月,投連險再度陷入虧損,平均收益率分別為-0.76%與-0.04%。此后的6-11月間,除9月二度轉虧,其余各月則基本維持著正收益,收益范圍在0.72%-1.79%之間。縱觀2016年投連險收益走勢,“波幅大”也成為其為顯著的特征。不過,短期業績不佳并不能掩蓋投連險未來的發展空間。業內分析認為,以2015年為例,雖然2015年股市出現了較大波動,但相對來看,投連險受到的影響遠小于股民個人感受到的波動。與此同時,在完整經歷了一波牛熊市后,偏股類賬戶近兩年的收益普遍在30%以上,近三年的收益普遍在45%以上,展現出了長期的投資價值。投資型財險風險引關注而在經歷了中短存續期產品整改潮后,2017年伊始,非壽險領域的風險亦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所在,其中,投資型財險產品被認為將首當其沖。據了解,非壽險投資型保險是指由財產保險公司面向個人消費者開發和經營、具有保險保障和投資儲蓄功能的保險產品。按照投資部分收益是否約定,可分為預定收益型(固定利率或聯動利率)和非預定收益型兩類產品。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末,市場上存量的非壽險投資型產品投資部分規模已經超過3000億元。不過,有消息指出,開年以來,多家銀行通知將結束部分保險理財產品的銷售,《金融投資報》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數家大型銀行支行網點均已停售部分保險理財產品。其中,1月6日起,安邦保險已經停止發售“安邦共贏3號”,這是一款為期三年的產品,年化收益率超過5%,主要通過銀行渠道進行分銷。在市場人士看來,投資型財險的產品形態主要是出險概率不高的家財險和交通意外險,保障功能偏弱,與“回歸保障”的監管方向并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