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任何一個準則都不同的是,這次保險行業在IFRS17面前表現出來的迷茫、擔憂、焦慮、恐慌是前所未有的。”談及IFRS17,銀保監會財務會計部主任趙宇這樣評價。
IFRS17為何會令行業如此談之色變?這樣一個國際會計準則更新在即將開啟保險合同處理新紀元的同時,會給險企帶來哪些核心改變?目前各家險企實施準備現況如何?面臨哪些壓力和難點?為此,財聯社記者專訪了普華永道金融合伙人兼IFRS17項目中國區負責人蔡欣溢,全面解讀IFRS 17。
“目前推進IFRS17進度快的是平安保險,目前其已經進入平行測試階段,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已經完成方案高階設計,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 蔡欣溢告訴財聯社記者。
其表示,除了上市險企以外,目前實施IFRS17忙碌的是外資及銀行系險企,因其要跟母公司、母行做合并報表,“友邦保險、中宏人壽實施較為迅速,均已進入系統施工階段,其余外資險企多數在技術方案、DSP方案落地期間徘徊。目前建信人壽、農銀人壽、工銀安盛人壽這幾家銀行系險企正在跟專業顧問公司和系統廠商交流。”
同時蔡欣溢指出,“雖此次IFRS17會計準則實施僅涉及財務、精算和IT三個部門,但其引發的‘蝴蝶效應’將引起險企變革和戰略大調整,其會促使管理者去思考戰略和執行是否匹配;產品部門將會思考未來產品結構應該如何側重等。”
IFRS17“蝴蝶效應”效應或引發險企戰略調整
雖此次IFRS17會計準則實施僅涉及財務、精算和IT三個部門,但蔡欣溢認為,“這將會是險企的一場變革和戰略大調整。”
據蔡欣溢解釋道,“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IFRS17帶來的核心變化是險企保險合同收入發生變化,其將保障類和投資類進行拆分,這樣會讓投資人、股東對險企保險產品盈利狀況、投資端能力等業務結構、經營情況及戰略方向等看得更加清楚。”
蔡欣溢以“蝴蝶效應”這個詞來解釋這一系列的變化,“IFRS17會計準則將引起險企一系列的‘蝴蝶效應’,管理者會去思考戰略和執行是否匹配,是否要做調整;而從產品部門角度來講,其就要去思考未來整個產品的結構,應該側重于哪些產品;產品端完成后就會影響前端銷售及導向,對整個營銷管理方法也會產生影響。”
其總結道,“這雖然是一個會計準則的變化,但是其影響了財務、精算、IT三個部門,又開始影響險企的戰略定位,影響險企產品設計及營銷方法,所以這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就帶來了整個公司戰略的變化。”
蔡欣溢坦言,“IFRS17會計準則實施后將會給企業管理層帶來很大的挑戰。首先,企業需要對外明確產品的構成、盈利模式、利潤來源、費用的精細化管控能力以及自身的價值;其次,對于企業管理層,有必要重新去思考企業中長期的戰略布局,對于企業風險管理部、精算部、會計部、產品開發部、投資管理部、戰略與市場部等部門,則需要重新思考部門的職責及未來工作銜接上的流程,以更好適應新準則帶來的變化。”
“IFRS17打破了企業原來各部門之間的分工,為明顯的就是財務部和精算部之間的界限將會變得越來越模糊,隨之而來的是企業內部資源的調整。”
蔡欣溢解釋道,“從系統搭建角度來看,對比現行準則下的運行系統,IFRS17所搭建的系統將會打破財務和精算的分離的現狀,重構一個財務和精算相結合的數據平臺。數據平臺將對多個數據源的數據進行抽取、存儲、處理,并通過模型進行計算,轉換成會計信息,并要確保財務的賬務處理與精算計量處理的源數據是一致的。”
“同時,也會給企業的核心業務系統、精算系統、會計核算系統、報表系統等現有系統的功能及流程帶來較大的改變,塑造出全新的保險會計信息體系。由此,在數據顆粒度,生成財務報表的形式等方面也都發生了變化。”
上市險企、外資、銀行系險企進展較快
今年3月17日,IASB(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決定將IFRS17的生效日期將推遲到2023年1月1日或之后開始的年度報告期,而這已是IFRS17生效日期第二次延遲執行。
蔡欣溢認為,“目前可以預測的是上市險企IFRS17正式實施時間應該會與國際準則規定時間相同,即在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而對于中小型保險公司,可能存在1-2年的延緩期。”
據蔡欣溢介紹,一個完整的IFRS17路徑通常需要38-54個月實施時間:前2-3個月時間屬于集中培訓階段;6-12個月期間需要完成影響測試、財務報告及披露、精算模式、數據結構等差異分析、Blue Point(效果圖);6-9個月技術方案、DSP方案需落地;12-18個月完成系統實施;后面需要12個月的并行測試,包括集成測試、用戶適應性測試、系統用戶培訓等。
“但是按照現在的時間點,以2023年1月1日來倒推,實際上僅剩兩年多時間,只能夠做系統實施這一塊,所以我們建議采用敏捷實施方法即第二、三階段一起實施。”
蔡欣溢提醒道,“現在很多險企還未意識到時間不夠,仍處在觀望期。目前關鍵點在于后財政部給出的時間節點,是如期正式實施還是往后再推1-2年。如若按照原計劃2023年1月1日實施,那對于各家險企實際上壓力都很大,無論是找一個成熟的產品,還是邀請有經驗的落地團隊,時間都非常緊張。”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目前大型上市險企IFRS17會計準則基本都已經進入或即將進入第二階段。除了上市險企以外,現在實施IFRS17忙的是外資及銀行系險企,因為其要跟母公司、母行做合并報表,目前建信人壽、農銀人壽、工銀安盛人壽這幾家銀行系險企正在跟專業顧問公司和系統廠商交流。
“目前推進IFRS17進度快的是平安保險,其已經進入到并行測試階段,其實施時間應該充裕;中國人壽、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已經完成方案高階設計,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外資險企中,友邦保險、中宏人壽進度較為迅速,其均到了系統實施階段,其余外資險企大多在技術方案、DSP方案落地步驟徘徊。”蔡欣溢表示。
同時蔡欣溢直言,“IFRS17不僅可以稱得上是史上復雜的會計準則,而且也算得上是昂貴的一次保險會計體系的轉變。根據我們的實際經驗,海外的保險集團相關的咨詢費用和落地平均預算達近10億人民幣,昂貴的費用使得一些中小保險公司倍感壓力。”
當記者問及IFRS17會計準則實施難度時,蔡欣溢回應道,“在IFRS17下,由于將‘準備金提轉差’拆解的過程涉及大量的額外數據需求、全新精算技術方案及財務賬務處理、全新系統及流程支持,本次準則的變化不亞于一次會計體系的重啟。”
“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準則,很多企業在項目展開過程中還不能準確和清晰地確定其想要的業務及技術需求,從而導致結果的不確定性。”
蔡欣溢建議,“面對這樣的不確定性,首先必須爭取時間快速搭建出一個原型系統出來,再以這個系統為基礎,加以進行優化、改造、反復迭代測試和修正,從而實現正式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