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員上門開展護理內容情況如何?服務對象如何反饋?長護險護理服務中的監管環節至關重要。11月5日,長護險智能管理云平臺“長寧長護云”與長護險智能監管子平臺正式投入運行,助推長護險工作走出“長寧模式”。
長期護理保險作為老齡化社會的一項重要保障制度探索,自2018年起,經過長寧區近三年的試點運行,切實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和家庭負擔,提供了方便高效的護理服務。為進一步加強對長寧長護險機構管理、質量控制、提升效能,長寧區醫保局經與泰康養老保險公司近一年的合作,開發建設了區級管理平臺。
11月5日,2020年度長寧長護險試點工作推進會在長寧區公共衛生中心召開,長護險智能管理云平臺“長寧長護云”開啟上線,同時,長護險智能監管子平臺也一并投入運行,標志著長寧的長護險管理邁上精細化和科學化新征程。
據了解,長寧區醫保局針對長護險護理服務當中護理時間、護理項目、服務對象反饋等護理環節監管缺失問題進行了專門探索,指導頤家(上海)醫療養老服務有限公司開發建立AI 智慧化管理體系,實現了長護險護理服務過程的全流程管理。目前,該技術是國內唯一一個運用聲紋識別技術進行居家場景服務及評估監管。
該體系通過對護理人員、護理時間、護理位置、護理內容、護理對象、護理質量的合規性實時檢驗,實現驗證何時、何地、服務人員、服務對象、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樣、對象是否滿意,即 5W2H 內容,準確、清晰地還原每一次居家服務。
監管云平臺通過人工智能算法,還可以分析日常數據及特定人員工作量及服務質量分析等,可主動提示異常服務,并采用AI技術實現自動巡檢,發現問題及時傳達監管部門預警處置。目前,長寧區共有300余臺AI智慧化終端應用到護理服務當中,已為3000余名護理對象提供服務。
長護險試點走出“長寧模式”。通過“兩輪驅動、三駕馬車”,即醫保、衛生雙輪驅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第三方機構和商保機構通力協作,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實現各方資源和利益的大化;借助“長護云”智能管理平臺,從長護險的受理、評估、服務和監管環節入手,完善機制流程,建設科學化、規范化、高質量、高效率的系統管理平臺,合理控制本區長護險服務總量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接下來,長寧區醫保局將組織開展本區長護險定點居家服務機構的星級申報及評審工作,培育一批優質、連鎖、標桿服務企業。本著以百姓利益為中心,努力探索長期護理保險的長寧運行模式,不斷完善并形成長期護理保險的“長寧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