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的作用,在今年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期間,蘇州市創全省之先,建立起了一個由危化企業、保險機構、安全生產專業技術隊伍和監管部門四方共同參與的新機制,為危險化學品企業提供安全生產事前風險防范、事中風險控制以及事后救援處置的全程技術支持和經濟保障,打造全新的安責險“蘇州模式”。據統計,截至上月底,全市已有156家危化企業投保,計劃明年實現危化企業全覆蓋。
不足
安全技術服務未跟上
保費規則有待改進
自2008年來,蘇州市一直在探索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部分規則制定上,仍存在不足。
首先,2017年國家印發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規定,保險機構要協助投保的生產經營單位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評估和安全評價、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應急預案編制和應急救援演練等服務工作。但從調查情況來看,這些服務工作基本沒有得到落實。投保企業往往只交了保費,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安全生產技術服務。
其次,保費規則設置不合理。照理來說,保費應與企業風險掛鉤,風險越高的企業,保費應該越高。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企業投保安責險的保費是按企業人頭計算的,人越多,保費越高。“這對于風險高人數少、風險小人數多的企業來說,是不合理的。”市應急局相關負責人說。
為此,今年年初蘇州市應急管理局牽頭制定《在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的實施方案》,一方面要求保險公司必須與安全生產專業技術隊伍“捆綁”,為企業提供定期的安全生產技術服務;另一方面,重新制定保費規則,依據企業風險大小及運行情況,施行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
破題
“保險與服務”捆綁
創新安責險運行模式
要求保險機構與安全生產專業技術隊伍“捆綁”,這可以使安責險在事前風險防范、事中風險控制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而不是僅停留在事后經濟保障層面。
《方案》明確,保險機構要建立以提高投保企業生產安全事故預防能力為重點的保險服務體系。在保險周期內,組織風險管理專業人員、化工安全生產專家或者外聘的第三方服務機構,為所有投保企業提供風險管控和事故預防技術服務,并在保險合同文本中約定具體的服務項目、方式和頻次。
為保障安全生產專業服務的開展,《方案》特別規定,保險機構應將當年保費收入總額的30%至50%作為事故預防專項資金,專門用于對投保企業的事故預防技術服務。《方案》還對保險機構和第三方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所需的資質和能力進行了規定,確保安全生產技術服務的質量。
創新
實行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
力爭明年實現全覆蓋
針對保費設置不合理這一問題,《方案》根據國家和省相關要求,堅持以“保費與風險掛鉤”的原則,制定全市統一的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基準指導費率,實行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建立費率動態調整機制。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參保基準費率為1.0,根據企業類型、風險程度、產業規模、從業人員數量等因素實行差別化調整,根據企業標準化等級、近3年生產安全事故、受到行政處罰等3類因素實行浮動費率。
在投保范圍方面,《方案》一改之前以人數投保的模式,變為企業整體投保。這就避免了人員流動導致的投保范圍不足等情況。《方案》規定必須覆蓋投保企業全體從業人員,包括在本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勞務派遣人員(勞務派遣單位已為其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除外)、實習生。
市應急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危化企業是安全生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責險改革將推動企業、保險機構、安全生產專業技術隊伍、監管部門四方形成共防、共管、共保的安責險“蘇州模式”。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將切實為危險化學品企業提供安全生產事前風險防范、事中風險控制以及事后救援處置的全程技術支持和經濟保障。
根據工作計劃,市應急管理局將每季度對企業投保及保險機構安全服務情況進行核查,督促落實責任。據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156家危化企業投保,計劃明年實現危化企業全覆蓋。